亞馬遜從2013年市值1200億美元的公司,發展到如今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,并成為既是Kindle公司,也是Alexa公司、云端運算公司、好萊塢片廠、電玩制造商、機器人制造商、連鎖超市的母公司。它是如何從一個電子商務平臺變成一個超越谷歌和蘋果的科技巨頭?而創辦人貝佐斯,又是如何影響這個企業的發展走向??
從童年談起,學習烏龜精神
最早揭露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傳奇事跡的報道中,已經鮮明地描繪出他對于太空旅行的狂熱。童年時,他的父母每年夏天把他送到已退休的外祖父勞倫斯?普勒斯頓?蓋斯(Lawrence PrestonGise)位于德州南部的牧場。蓋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(Atomic Energy Commission)的太空技術及飛彈防御系統工作,他對太空的熱情深深感染了貝佐斯。
?
貝佐斯在暑假觀看阿波羅火箭發射,大量閱讀圖書館里的科幻小說,夢想人類登上太空的未來。他常說,他那大家稱呼為“大爺”的外祖父教他自力更生的價值觀,他們一起修理風車,重建一臺推土機,為牛群打疫苗。代表邁阿密棕櫚高中畢業生致詞時,他談到借由把數百萬人送到繞著軌道運行的太空站,解決地球上人口過多及污染的問題。
?
2000年,貝佐斯從亞馬遜撥出大量資源,創立藍色起源(Blue Origin),追求他的這些夢想。他假定,太空旅行及移民計劃要有顯著的進展,需要不同于液態燃料火箭的方法。但是,這個假說很快就被證明不正確。?2003年,貝佐斯改變路線,承認傳統的液體推進具有非常好的效果。藍色起源不再試圖重新發明火箭,轉而聚焦于如何使火箭可以回收再利用,以降低建造火箭的成本。
?
貝佐斯雖然無法在藍色起源監督大大小小事情的細節,但他能夠建立機制,指導員工如何排定工作項目的優先順序,執行他們的工作。?2004年,他寫了一份八百字備忘錄,時至今日,這份非官方名稱為“歡迎信”(The Welcome Letter)的備忘錄仍會放進藍色起源新進員工的錄用信封袋里,但從未公開過。
?
“我們是一個致力于為人類在太空開辟立足之地的小團隊,”貝佐斯在這份備忘錄的開頭寫著,反映他想把這家公司維持在七十人以下的原始想法:“藍色起源會按部就班,耐心地追求這個長期目標。”他描述到,“以節拍器般的規律”,每六個月推出新版本的火箭,并預測公司最終將聚焦于載人太空飛船計劃,而這項計劃“將挑戰藍色起源的組織與能力”。他厘清那些計劃與更偏向長期假設情境的不同,例如建造造訪月球的太空船,并提醒員工聚焦于手上的任務,有條不紊地工作。
?
“我們被丟在未經勘察的山區,沒有地圖、能見度很差,”他寫道:“你們不能停下腳步,要踩著速度穩定的步伐,持續攀爬,當個烏龜、別當兔子。把支出維持在可以長久延續的水準,力求開銷緩慢穩步地增加。”他告訴員工,他了解靠個人獨立出資支持藍色起源的經營是不現實的,“我知道、也接受,在相當長的一段投資期間,藍色起源的投資報酬不會符合任何一個在商言商的投資者的期望,”他寫道:“藍色起源員工務必知道并放心的是,若這個預期成真,我不會驚訝,也不會失望。”
?
這份貝佐斯署名的文件,在藍色起源內部的神圣地位一如亞馬遜最初的致股東信,在每年的全員會議上,員工都會再重溫它。貝佐斯把其核心概念濃縮成該公司的拉丁文座右銘:“Gradatim Ferociter,意為『步步挺進,英勇無畏』”。他還精心設計了一個標志,上頭是兩只烏龜站在地球上,仰望星空,最下方有一個展翼的沙漏,象征時間的飛逝。
?
這封“歡迎信”及其后續表述就像黑暗中的燈塔,默默地鼓舞著公司里那些想要在太空拓荒的熱情夢想家。貝佐斯一直沒有公開藍色起源的存在。貝佐斯要求所有新進員工必須閱讀及深思這份備忘錄,甚至要求應聘者描述他們對于藍色起源使命的熱情,若被認為熱情不足,將不會被錄取。?
隨著亞馬遜的改變,貝佐斯也開始蛻變
公司初創時期,他常穿著卡其褲與深藍色襯衫,騎著兩輪的賽格威(Segway)電動車在辦公室里穿梭,爽朗的笑聲在墻壁之間回蕩。然而,2010年代末期,以前那個專心打拼事業、不趕流行的技術天才形象已經消失。就連2014年Fire手機發布時,那個開心在臺上列舉Fire技術規格的科技宅男形象也已不見蹤影。
?
貝佐斯擺脫了不善交際但充滿自信的技術天才形象,變成了商業巨亨。乍看之下,仿佛多了一種所向披靡的神秘光環。起初,圈內人很難看出貝佐斯真正改變了多少。亞馬遜的員工說,他依然專注投入亞馬遜的新業務,例如Alexa。但其他事情也需要他投入時間,包括他剛投入的慈善事業、充滿雄心壯志的太空公司藍色起源(Blue Origin),以及他在2013年收購的知名報社《華盛頓郵報》(Washington Post )。
?
摩根大通的執行官杰米?戴蒙(Jamie Dimon)是貝佐斯的多年老友,他說:“我認識的貝佐斯,仍是以前那個貝佐斯。”戴蒙與貝佐斯有不少共事的機會,例如,他們都參與商業協會(Business Council)、避風港醫療保健公司(Haven Healthcare,這是亞馬遜、摩根大通、伯克希爾哈撒韋合資創立的公司,目的是降低員工的醫療成本)。不過,戴蒙覺得,貝佐斯逐漸打開了眼界,他說:“貝佐斯就像一個踏進糖果店的孩子,這一切對他來說都很新鮮。他以前長時間專注在亞馬遜,后來逐漸變成世界公民。”
?
貝佐斯如今在大眾眼中同時兼具多重身分,他是發明家,也算是全球最有成就的執行官、太空創業家、一家報社的救星及自由媒體的支持者。?2021年2月,貝佐斯宣布交棒給副手賈西,卸下執行官一職,改任執行董事長,以便更投入亞馬遜的新產品、新項目以及其他的興趣。?
?
全球疫情肆虐下,如何擴大獲利?
交棒的消息一出,也是引起諸多不同討論。盡管貝佐斯在“氣候宣言”的記者會上,對全球變暖的解決方案抱持樂觀的態度,但那個人顯然已經不是以前的貝佐斯了,亞馬遜是如何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,值得企業共同探究。
?
在一場可怕的全球疫情肆虐下,貝佐斯這位全球最著名的企業家如何進一步擴大權力與獲利?從迷失方向到后來又試圖重新找到方向?他始終充滿干勁,開創了豐富的企業文化,即使后來公司的規模如此龐大,卻依然不斷地克服官僚主義,開創令人振奮的新產品。這也是一家卓越的科技公司的故事:它在短短十年內變得所向披靡,無所不能,以至于許多人開始擔心,它可能導致競爭環境對小公司不利。
?
貝佐斯的故事描述了商業史上的一個時期。在這個時期,固有的規章制度似乎不再適用于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司。他的故事也在探討,當一個人及其龐大的帝國即將完全擺脫束縛、無遠弗屆地發展時,會發生什么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