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營之圣稻盛和夫面對快速變動市場,采用阿米巴經營的高收益經營策略,引領京瓷超過60年來維持雙位數成長。在世最后一本著作中,描述他畢生的經營理念和原理原則,輔以過去演講精華,為管理者最常遇到的復雜問題,提出最一針見血的解答。
創立京瓷之初,我沒有任何管理的經驗與知識,也不了解什么是企業會計。我只是一味地叫負責公司會計事務的課長,幫我好好盯著。到了月底,我抓著這個人問“這個月的收支情況如何?”時,他卻用一堆專業的會計術語回答我,讓理工出身的我,聽得一頭霧水。
很受不了這種情況的我,只對他丟下了一句:“總之銷售額減去支出的經費,剩下的就是利潤。所以,只需要做到營收最大化、成本最小化就可以了。”
我的這番解釋,可能會惹怒一票會計的專業人士。但自從那一刻開始直到今天,我一直把“銷售最大化、經費最小化”當成經營公司的大原則。這個原則雖然非常簡單,但通過一心一意地貫徹并實踐這個原則,京瓷才能成為一家擁有高獲利體質的優質企業。
眾人所認為的經營常識,可能是當營收額增加,成本也必須隨之增加。但實際上并非如此。重要的心態是,不能被“營收增加,成本也會隨之增加”的錯誤“常識”牽著鼻子走,而是要持續保持創造性思考,去找出讓營收最大化的同時,成本也能做到最小化的方法。擁有這樣的心態,才能創造出高獲利企業。
例如,假設公司現在的銷售額是100,并且擁有相應的人力資源和生產設備。當訂單增加到150時,通常的情況下,公司會試圖增加五成的人力和五成的設備,以達成150的生產。
這種“加法式經營”,并不是絕對必然的解決方法。當訂單增加到150時,應該去提高生產效率,將原本應該增加50%的員工數量,抑制到只增加20%或30%。通過這番操作,就可以實現高獲利的企業體質。在公司處于訂單增加和銷售擴大的成長階段,正是培養公司的經營體質,讓公司成為高獲利企業的千載難逢的機會。
然而,大多數經營者在面臨如此千載難逢的最佳時期,只會撒下散漫的經營種子,埋下浪費的禍根。如果繼續采用“訂單倍增,人力和設備也要倍增”的加法式的經營方式,一旦訂單突然減少,就會突然面臨銷售驟減、但經費負擔不減的龐大虧損了。
建立全員參與經營的機制
為實踐“銷售最大化、經費最小化”,公司必須擁有能夠即時掌握各部門業績的管理會計系統。建立有助于提升公司業績的會計系統和機制,也是經營者的重要任務之一。
盡管經營者擁有強烈的意志和熱情,以及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,并在投入源源不絕的創意時,讓企業持續地成長發展,但就在企業不斷擴張之際,經營者可能會漸漸失去全面掌握經營現況的能力,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,必須建立詳細的、能深入每個單位的管理機制,做到即時并全面地掌握經營的現況。
換言之,要讓經營穩如磐石,詳細的管理會計系統是必不可少的。因此,我才會在成立京瓷后沒多久的時間,苦心打造出一套“阿米巴經營”。
阿米巴經營是一種異于一般財務會計方法,可用來協助經營者順利管理公司的管理會計手法。現在,京瓷內部仍然擁有一千個以上的小團體,每個小團體由數名到數十名不等的成員組成,這樣的小團體被稱為“阿米巴”。每個阿米巴的領導者,就像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一樣,認真經營著自己的阿米巴。
在阿米巴經營中,我們會用一種獨特的指標來表現收支情況,那就是“每個小時所產出的附加價值”。簡單來說,我們把每個阿米巴的銷售額扣除其所有支出,再將得到金額除以該月總勞動時數,最后所得到的數字,就是我們的經營指標。我們管這種機制叫做“每小時損益制”。
在京瓷,我們基于這個制度,在每個月的月底結算后,下個月初每個部門的績效都會以“每小時損益表”的形式詳細列出。看了每小時損益表,我們就可以清楚知道哪些部門正在提高獲利。
此外,為了將支出經費控制到最少,在每小時損益表上,會將經費項目細分。我們會根據現場實際發生的經費項目來分類,比財務部門通常使用的常規會計項目更為詳細。例如,我們不會用“能源費”這么大范圍的項目來概括表現支出,而是有電費支出就列電費項目、有水費支出就列水費項目、有瓦斯費支出就列瓦斯費項目,把每個支出的細項一一列出。
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?因為必須讓實際在現場工作的從業人員,能夠第一時間理解問題出在哪、為了節省開支可以采取哪些具體的行動。查看細分后的數字,就可以清楚理解經費增減的原因,像是“這個月的電費太高了”等等,然后才能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。
將「經營者的意志」轉變成「全體員工的意志」
我認為“所謂經營,就是經營者『意志』的展現”。當經營者想朝某個目標去實現時,無論如何、不計代價都要達成那個目標的堅強意志,是經營上必不可少的要素。
此時,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員工的共鳴。雖然一開始的經營目標,是由經營者的意志所產生,但接下來這個目標,能不能讓所有員工認同,并愿意遵循去做,將成為經營成敗的關鍵。換句話說,必須將源自于“經營者的意志”的經營目標,轉變成“全體員工的意志”。
說到經營目標,因為很少會有員工主動提出,很難達成的高數字目標,所以依照常理,都是由高層所決定的。而這樣一來,容易導致員工不愿意去追隨目標。必須讓高遠的經營目標是由員工提出的、是由下而上決定出來的,才能落實“將經營者的意志轉化為員工的意志”。
換句話說,經營就是“心理學”。就算是要達成門檻較低的目標,如果讓沉著冷靜的人率先發表意見,他們還是會說“不可能的,這樣的目標無法實現”,更別說是經營者所期望的門檻較高的目標了,在他們眼里,更是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。
以「視死如歸」的心態經營,展現堅強的意志
我認為應該要設定難度較高的目標,并試著挑戰它。然而,如果將目標設得太高,讓“前年達不到,去年也達不到,今年第三年了還是無法達成”的狀態持續下去的話,那么經營目標將形同空談,最終沒有人會認真看待它。相反的,如果一直保持著今年的目標只高于去年一點點,那么不僅無法提高員工士氣,公司也會失去成長動能。
我在任職過的幾家公司的員工面前都展現過這樣的意志。甚至在年過80的那些年,整個星期大部分的時間,都要以飯店為家,中午吃著鹽烤鯖魚便當、晚餐就用便利商店的飯團解決,從早到晚不停地開會,專注追蹤每一個經營數字與細節。員工們只要輕輕一瞥,就能清楚感受到,我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企業的強烈意愿了。
就像“視死如歸”這個形容詞形容得這么貼切一樣,經營者必須以赴死的決心去面對經營。這正是與員工共享經營目標時,為了展現經營者意志的最重要的心態。當經營者把其強烈的意志與員工共享,并因此激發出員工的士氣,那么企業必將實現成長與發展。
名人檔案×稻盛和夫 經營之圣
繼松下幸之助被譽為“經營之神”,稻盛和夫被譽為“經營之圣”,創出京瓷和KDDI兩家名列世界五百強的大企業;后來又以77歲高齡出面擔任破產的航空公司的會長,力圖拯救它。于2022年8月因衰老辭世,享耆壽90歲。
好書推薦
《稻盛和夫 經營12條》
作者:稻盛和夫
出版社:天下雜志出版社
稻盛和夫在世最后一本親自參與編撰的著作,書中整理他畢生的經營理念和原理原則,簡化成12條簡明的經營要義,輔以過去的演講精華,為管理者最常遇到的復雜問題,提出最一針見血的解答。